跳到主要內容

「龜茲」怎麼念?

談到「正確」的讀音,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,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,舉凡:「龜茲要念丘慈;月氏要念肉汁。」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。



我們可以想想,如果它本來就念「丘慈」和「肉汁」,那它幹麻要故意寫烏龜的「龜」和月亮的「月」?這當中一定有詐,因此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真相到底是什麼。

前漢書記載,龜茲要念「鳩慈」;在同本書另一節,這兩個字標音為「丘茲」。這也是有些老師倡導念成「丘慈」的原因。但這實在有個很大的問題,就如同之前講過的,語言是會一直變化的,當時的丘慈和龜茲可能念起來差不多,但現在的音簡直天差地遠,所以我們還是先看一下這字怎麼來的。

龜茲是一個古代西域的綠洲城市國,以現代中國來看約在新疆庫車縣的地方。當時的人們講一種叫做「龜茲語」的語言,這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東邊分支的一種,以龜茲語來發音,龜茲是「Kutsi」,要是現代中文大概會翻成「庫奇」 ,跟剛剛的「庫車縣」音頗像的,因為它們就是同個字源,也就是龜茲的真面目。

當時的人們聽到「Kutsi」,就用相近的音表示,無論是龜茲、丘慈、邱慈、屈支、丘茲、拘夷、歸茲……(以上都是古書中出現過的龜茲),其實都是「Kutsi」的翻譯。看古人混用這些字的狀況,我們可以確定對他們來說,龜、鳩、丘、邱、拘等等都是相近或相同的,用漢語其他語言或日語念就會更像了,所以前漢書才會說「龜茲」要念「鳩慈」。不過,隨著漢語音韻不斷改變,這些字開始分化,到了現代,龜不是丘,丘也不是屈,屈更不是歸。因此無論是念規還是念秋,都離原來的音很遠了。

至於「月氏」,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只能知道他們大概是漢藏語言的一支,但已成為死語,也沒有任何記載,不過就先秦的文獻來看,當時也被寫作「禺氐」,所以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絕對不是肉汁。

就像這樣,很多古地名看起來跟現代差很多,但其實在古代都是同一個字源,在翻譯時也常混用。舉凡:天竺、身毒vs印度、突厥vs土耳其、只是這些字到了現代各自變成了不同念法,因此沒有所謂「丘慈」才是對的,因為它們都變化過、不再是當時的發音了,真的比較起來,「龜茲(音規茲)」可能還比「丘慈」更接近龜茲語原文一些。

語言重要的是傳達,如果大家都念秋,那就沒必要念規;如果大家都念月,也沒必要硬糾正成肉,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翻譯過來的,讓對方聽得懂才是重要的,真要探討誰有文化誰沒文化,若從翻譯忠實與否的角度來看,說不定念規才更有「文化氣息」呢!

(圖為 chalawa 所製地圖,圖上的「庫車」就是龜茲古國的所在地。)

留言

匿名表示…
那像那時代的口語是現今的『台語』發音,所以,用台語去發音,應該那些字都是同音或是相近似的音的!
Unknown寫道…
也有一種說法是漢民族主義心態作祟,有意忽略了唐末後原河洛(中原)住民基本上算是被北方民族消滅/同化(生活習慣&語言)的事實,導致被扭抝了原本口音的古字,跟古語發音對不上的情況
只用類似「因 漢語音韻不斷改變...」這種術語,輕描淡寫的模糊掩過瘡疤。
戰亂時僥倖逃到南方的中原人所操持的話語,才是最接近古地名正確發音的古話
據我所知,閩南人當地講的方言,很多閩南人不講自己說的話叫閩南語,而是叫河洛話
閩南語一詞,是北方政權統治國家後,稱呼閩南地區通行的地方語言(方言)叫做閩南語
所以:閩南語一詞是北方名詞、不是南方名詞,相同一套語言在南方應稱做河洛話
例如:古時北方才有馬,遇到很緊急的事,北方詞叫馬上去辦、南方詞應是即刻去辦
隨著政治/軍事等原因,這些融合必不可免,但若時間軸回到古代的當時,則這種差異原因必不可小視
匿名表示…
乳玉石迷否(國語發音)= 北京老奶奶聽不懂
汝欲食糜否(台語發音)= 台灣老阿罵聽的董

可以去做實驗看看
匿名表示…
丘、龜、鳩在廣韻(唐朝音的代表)中都是見母(ㄍ)或溪母(ㄎ)的字,所以顯然不破音比較像真實發音。
匿名表示…
還"河洛"? 明明就是"福佬"話! 何謂福州?褔州佬也! 要不然你用台語說"河洛"二字, 結果變成"摳漏",藵奬的意思。
Unknown寫道…
你會講台語 ? 極度懷疑 ! 我去過福州 , 福州話語台語的差別 , 我的感覺是雞同鴨講的程度
匿名表示…
庫車(音“居”)
龜茲(用台灣話發音幾乎是“Kutsi”)
匿名表示…
用潮洲話講就變成名牌手袋--Gucci 🤣
crypsis表示…
應該不少台灣人會講台語的一看就知道要讀古音
古音確實是該讀古馳的英文發音"Gucci"
只是聲調不同
不過遊牧民族本身應該沒有在分聲調
漢語才有在分
看來很多歷史學家不懂漢語音韻學
發音越搞越怪 根本蛇足
crypsis表示…
再補充一下
古代無輕脣音
古人其實分不太出丘(Ku)跟龜(Gu)的區別
(這是後來外族來多了發音系統才又開始細分的)
所以可以推測出現代發音最接近本地稱呼的就是上面提到的"庫奇"了
寫道…
古無輕唇音是說上古音韻沒有非敷奉微,跟gk送氣分立完全無關耶。而沒有送氣分立也有清濁分立呀,誰說沒有送氣分立,丘龜就會同音?就在推論的時候,可能還是要稍微講理一點,Kutsi 是現代的紀錄,庫車是現代地名,你認為庫奇是現代國語發音最接近本地稱呼,這要推測什麼嗎?根本沒有任何可懷疑的地方呀!重點是龜茲在古代當時怎麼發音才需要推測吧?作者推測龜茲當時的唸法跟Kutsi有關聯,是因為認為當地發音可以保留一致的比較久,超過龜屈丘分歧的時間,那就表示當時這三個字可能同聲母甚至同音,這才需要推測呀,不然一聽就知道的事還有什麼好推測的?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中文叫 "Mandarin" -滿大人?

讀者發問:「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,其實就是「滿大人」,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,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,就把它直譯為英語-Man-da-rin。這是真的嗎?」

我們怎麼學外語?-Krashen 的五個假說 (Monitor Theory)

 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,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。不過,在諸多理論中,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,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。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