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

要是語言裡沒有「左」和「右」,世界會是什麼樣子?

「我是左撇子」、「我放在進門右手邊的位置」、「直走左轉就到了」。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方向的指示詞,特別是「左」和「右」,彷彿對於左右的區分與生俱來。要是我們的語言沒有了「左」和「右」的區分,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?

北京話跟希伯來語真有關係?

最近朋友寄來了一篇文章,標題很聳動的說北京話裡有希伯來語,還說是學者考據的。說「胡同」是希伯來語 Hoot,「丫頭」是希語Yaldah,「甭」是Bal;「捻兒」(北京話中為燈芯之意)為Niyr,發音一模一樣。

金門、馬祖、烏坵講什麼語言?

昔日的戰地,今日成了觀光勝地。雖然軍隊仍在,但近年來也愈來愈多遊客,來到金門或馬祖觀光。不過,金門、馬祖,以及中間的烏坵,又講什麼語言呢?

他的母語是手語-手語的五四三

手語,對許多人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無比的一項語言。既然手語也是「語」,自然也就在語言學的研究範疇,許多地方也有專門研究手語的學會組職。不過讓人好奇的是,手語可以成為某個人的「母語」嗎?

語言飄流記-台語的「羅賴把」其實是英語的 driver?

在台灣閩南語中,有不少日語輸入的外來語。舉例來說:螺絲起子稱作「羅賴把」(讀音:loo33 lai51 ba11)、倒車稱作「bak5 kuh3」……。不過這些字究是怎麼進來的?又為什麼會這麼念呢?

唱日文歌時,為什麼連鼻音都有一拍?

有聽過日文歌曲的人,可能會發現日文歌詞聽起來跟自己習慣的節奏有些不一樣。要是去KTV點過一次就更明顯了,很容易不一小心就趕拍,到底這是怎麼回事呢?

簡體字和繁體字、拼音文字哪個最好?

今日讀到一篇 文章 ,談漢字的「簡化」與「活化」,說簡體字進步、拼音文字更進步。漢字簡不簡化、該不該廢,在各個(曾)用漢字的文化都曾被大幅討論過,也是一個很好的議題。

泰國人只會講泰國話?

閒來無事讀讀台灣新聞,見到某部長在質詢中提及「泰國人只會講泰國話」。這句話也遭一些網友調侃,難道泰國人不能講英文嗎?但是如果把命題改成「泰國人的語言是泰語」,似乎接受度就高一些,只是泰國人真的講泰語嗎?

教育部辭典事件-「錯字」是誰的標準?

教育部辭典 列通同字,造成許多人不滿,其中包括一些名人也出來說話。知名作家在自己臉書痛批「 中文學界沒出息 」、「編出這樣不學無術的字典來,還敢假與時俱進四字以為名義」等。 究竟這些人所說的有沒有理,所謂「對的字」又是誰決定的呢?

讓小孩看外語電視,能讓他學成該語言嗎?

每個小孩都是學習語言的天才-如果你曾經錄下自己平時與他人的自然對話,可能會發現我們平常講話雖然合「語法」,但多半片段不齊。對孩子們說話時,更是常會切換成「媽媽語」,舉凡「來mam-mam(吃飯)」、「喝水水」等-神奇的是,孩子們還是能成功學好他們的母語。那麼,要是我們讓孩子看各語言的電視節目、網路影片、或聽聽廣播,是不是就能讓這群語言天才成功成為多語言使用者呢?